全部

水果掉色一定是人工染色? 分辨"可疑"水果

来源:中国医药报

作者:

2017-06-06 10:11:06

平时,我们在家洗水果,总是会发现有些水果在清水里浸泡一会,整盆水就变成和水果外表皮相似的颜色。有的人就会惊呼是不是上当受骗了,“肯定是卖水果的小贩或者商店动了手脚吧”“会不会水果摘下来之前,果园就给染了色,这样看着好看,又能卖高价”……种种猜测,也给了食品谣言以可乘之机,于是,关于水果“染色”的传闻也不时在电视、电台、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快速传播,以至于消费者不知道怎么挑选放心水果。那么,水果掉色就一定是人工染色吗?我们来看看真相如何。

水果是日常饮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葡萄因其酸甜爽口、营养美味,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但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在学校门口买了一串葡萄,一粒一粒地摘下来之后,发现手指被染成了紫红色。”此事传开,立即引起市民的关注。事实上,葡萄掉色的情况很多人都遇到过,而且似乎年年都会拿来“炒冷饭”。那么,葡萄掉色现象正常吗?这手上沾上的颜色到底是怎么回事?葡萄被染色了吗?

水溶性植物色素遇水易掉

“葡萄掉色”其实并不新奇,一开始有这类传言出现的时候,就有媒体对有关商家进行了采访,他们纷纷表示冤枉,称给水果染色是子虚乌有的事,并现场挑选一些完整的葡萄放入水中检测,的确未发现掉色。

实际上,“掉色”现象不光发生在水果身上,有些农产品也有同样“烦恼”,如黑米、黑芝麻等。排除商家人工添加的原因,掉色是水果或农作物本身就存在的特质,因其含有大量的天然色素。植物天然色素种类繁多,在人工色素被开发出来之前,生活中大部分的五颜六色,在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植物天然色素。

植物天然色素包括脂溶性的叶绿体色素和水溶性的细胞液色素。水溶性色素主要为花色苷类,又称花青素,普遍存在于花中,其颜色随酸碱度(pH值)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天然植物色素按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吡咯衍生物类色素,主要代表是叶绿素;多烯类色素,为脂溶性色素,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果实中,如番茄红素、辣椒红素和玉米黄素等;酚类色素,为水溶性或醇溶性色素,又可分为黄酮类、花青素类和单宁三大类,如矢车菊色素、天竺葵色素、飞燕草色素等;酮类和醌类衍生物色素。这一类色素的种类较少,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地下茎和霉菌分泌物及红甜菜中。

“葡萄掉色”中的“色”属于植物天然色素中的花青素类,草莓、黑米、花生豆等也都含有此类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各部位的色素,刚刚冒出的香椿芽、鲜红的玫瑰花瓣、飘落的火红枫叶……都有花青素的存在。虽然因pH值的不同,植物颜色也有所不同,但其中的花青素都属于水溶性色素。也就是说,通常被储存在植物细胞液泡中的花青素,当细胞破损时会溶解到外界的水中,水被染色也就不足为怪了。

植物天然色素除了有水溶性的还有脂溶性的。比如,番茄中的番茄红素是红色的,可为什么正常情况下水洗番茄却不会变红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番茄中的番茄红素是一种脂溶性色素,很难溶于水。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平日里经常喝的番茄蛋花汤,汤很难被染成红色,而番茄炒鸡蛋的汤汁却是红色的,因为番茄红素更愿意同油脂亲密接触。

水果或农作物的掉色除了与所处环境介质(水或油脂)有关外,还和色素富集部位有关。比如紫米、花生豆、黑芝麻,它们的色素富集在表皮上,并且这些色素都是水溶性的,用水清洗掉色也很正常。即使淘洗水已被染黑多次,可能剩下的色素还够它们“黑”的。相关科学实验表明,黑米和黑芝麻在浸泡3天后再反复冲洗,也还是黑色的。

与上述情况不同的是,草莓虽然含有溶于水的红色花青素,但它表面还有一层透明的表皮细胞,在细胞破损之前,内部的花青素很难被释放出来。如果有人说草莓被洗出红水,那估计是用力过猛而挤压出来的汁液。

仔细分辨外表“可疑”水果

所以,清洗水果或农作物的水是否被染色,要视物种中植物色素的具体属性而定。从营养安全角度来看,像花青素、番茄红素和儿茶酚等这类植物天然色素对人体健康是有一定好处的,并且基本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目前有研究表明,这些物质都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够清除人体内的氧化物质,可降低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同时它们还能够提供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营养物质。

对于网上流传水果染色用以提高新鲜度等流言,比如2017年1月在朋友圈疯传的“砂糖橘掉色染红双手”,有专家表示,目前大部分水果或农作物种植情况良好,外观形状都较正常,没必要通过染色来改变它们的外观。另外,也有商家和农户表示,给水果或农作物染色成本太高,他们不可能费尽周折做赔本买卖。所以,目前消费者不用过分担心水果或农作物是否添加染色剂的问题。

不过,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的有关规定,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食品允许适量添加一些食用天然色素,但绝不允许超量超范围添加。而有些商贩在水果中违规添加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色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比如2016年发生的“染色红毛丹”事件。据有关媒体报道,为了有个好卖相,一些不良商家将没有完全成熟、不红的红毛丹在销售之前做些手脚,把它们放入盐酸加胭脂红中浸泡,在加工染色后,重新包装、售卖。而根据我国相关标准,胭脂红这种着色剂是绝对禁止用在新鲜水果中的。更何况,毒理学实验显示胭脂红对小鼠具有一定的致癌和致突变作用。

由此可得出结论:一些水果或农作物中的天然色素溶于水,清洗时水被染色属正常现象,消费者需要注意辨别,不要过度恐慌。为了防止上当受骗,有关专家建议消费者应到正规农贸市场或超市购买食品。购买水果时应该挑选外表“朴实无华”的,如果水果表皮特别鲜亮,很可能就是上过蜡或染过色的。如果觉得买到了可疑食品,肉眼一时很难区分的,建议到权威检测部门进行专门检测。同时,面对谣言,相关管理部门还需加大监管力度和科普宣传力度,维护广大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山东部署开展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规范提升行动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管理条例》,促进“三小”健康发展,省食药监局印发《山东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规范...[详细]
齐鲁网 2017-06-08

山东省食药监局部署开展“在一线助规范”活动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管理条例》,规范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以下简称“三小”)生产经营行为,督促“三小...[详细]
齐鲁网 2017-06-08

低龄人群饮用水为何走红:假营养?真炒作?

盛夏将至,又到了瓶装水的销售旺季。面对市场整体增速放缓的现状,厂商们开始将目光转向低龄消费人群,推出了“婴儿水”“儿童水”等产品,...[详细]
中国医药报 2017-06-05

原农业部副部长:进口牛奶比中国好是消费误区

今年4月初,在某知名国产品业内论坛发布会上,原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发言时说:“有一些消费者是盲目消费进口牛奶,他们...[详细]
北京青年报 2017-04-25

食药总局:实现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与公众“零距离”

4月19日—21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科技联盟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食品安全与健康并行”为主题...[详细]
光明网 2017-04-25

抗氧化剂能延缓衰老?科学家提醒别瞎吃

抗氧化剂能延缓衰老、青春永驻吗?浙江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鲁林荣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提示,额外服用抗氧化剂存在促进自身性免疫疾病的...[详细]
科技日报 2017-04-19

水晶蜜枣猫耳朵芒果干 你吃的零食可能不合格!

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抽检食品1352批次样品,其中16批次产品不合格,公众常吃的猫耳朵、芒果干、水晶蜜枣等零食也在不合格之...[详细]
人民网 2017-04-19

儿时饮食习惯影响一生 吃什么能保卫你的乳腺

现在女性越来越多地穿上深V装、低胸装,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因为乳腺癌而失去她们的乳房。乳腺癌,已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癌症,...[详细]
中国妇女报 2017-04-19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5批次药品不合格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有关5批次药品不合格的通告。通告显示,经吉林省药品检验所等4家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标示为吉林济邦药业...[详细]
中国医药报 2017-04-14

草莓造成儿童性早熟?植物激素对人体无调控作用

春天是草莓大量上市的季节,可面对市场上形态不一又娇艳欲滴的草莓,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妈妈们心里止不住疑惑:听说种植草莓过程中会施用激素...[详细]
人民网 2017-04-14

《生乳》等4项奶业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全面启动

国家同时启动这4项标准制修订工作,表明了振兴中国奶业的信心和决心。这4项标准统一交由农业部制修订,有利于各个标准质检内容的有机衔接,...[详细]
新华网 2017-04-12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今年拟大修 加强互联网监管

据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消息,食药监总局办公厅再次公开征求《关于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公告(修改稿)》意见。[详细]
中新网 2017-04-12

国家卫计委就三类新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发布解读

近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公告称,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审评机构组织专家对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氨基乙酸(羟基乙腈法)、食品用香料新品种...[详细]
中国医药报 2017-04-10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